说说人大的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
雷达
在中国,开设国际经贸专业的学校很多,从学科发展的脉络来看有两种模式,一种是从封闭经济体中的贸易专业发展来的,而另一种是从世界经济专业发展而来的,人大国际经贸专业就是从世界经济专业发展而来的。
中国人民大学世界经济专业开设于1958年,是全国最早开设这一专业的学校,当时开设这一专业的主要目的在于培养了解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发展状况的学子,中国著名学者吴大琨教授是本专业的主要创始人。在当时的环境中,这一专业主要是用现实的材料证明马克思、列宁在分析资本主义生产方面的正确性,因此,它属于理论经济学的范畴。但是,在当时中国的封闭环境中,这一专业也是社会科学领域中面向世界开放的为数不多的窗口之一,因此,从这个专业毕业的学生也有很多成为了中国经济涉外实务部门的专家,例如,曾任中国银行和中国进出口银行行长的雷祖华,在对外经贸部任职多年、曾担任卫生部部长的高强,都是中国人民大学这一专业早期毕业的学生。
改革开放之后,这个专业迎来发展的大好时期,由于中国的对外开放需要大批了解西方经济发展和实际运作的人才,这个专业在20世纪70—80年代为中国的涉外经济部门培养了许多高端人才,学生毕业的主要去向是中国的大型进出口公司和商业银行的国际业务部,该专业的教学内容也在马克思主义的当代资本主义研究的基础上,加入了国际贸易、国际金融、国际结算和国际投资等实务性课程。
进入90年代,随着中国与国际社会的接轨,在传统的世界经济学研究中越来越多地加入了规范性研究的方法,西方国际经济学的内容也越来越多地充实到该专业的日常教学工作中,加之作为制造业大国,我国的国际经济交往主要通过贸易渠道,为了满足社会需要,我们在1993年增设了国际贸易专业,将原来的世界经济专业改名为国际经济专业。
进入21世纪之后,随着中国经济的高速发展和高等教育事业发展的新要求,在本科招生目录中将国际经济与国际贸易合并成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专门培养中国经济发展所需要的涉外经济人才。在研究生培养方案中则仍然保留了世界经济学专业。目前,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每年招收本科生70余名,学生毕业去向主要为政府涉外贸易部门、外资企业和商业银行国际业务部、投资银行、基金公司等。
从教学内容的安排上来看,该专业继承了世界经济重视理论培养的传统,在以往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教学的基础上,强化了西方规范经济学的训练内容,如微观和宏观经济学(原理、中级)、计量经济学、国际经济学、开放宏观经济学、国际政治经济学、世界经济学、发展经济学等理论性课程,另外,该专业还重视对学生的实务操作能力的培养,开设了国际经济合作、国际金融、国际结算、国际贸易实务、国际商务、谈判技巧以及世界经济主要大国的国别经济等课程。
随着全球经济和政治格局的变化、国际经济秩序的调整、国际分工的深化,以及产业结构的不断调整,该专业无论在国际层面还是在国内经济层面,都还有很大的发展潜力和空间。
版权所有 Copyright© 中国人民大学本科生招生办公室 京ICP备05066828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