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学

金融学专业介绍

一、专业发展背景及主要研究领域

中国人民大学的金融学专业是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中国金融学科的一面旗帜,是国内金融学科的领头雁。在历次教育部学科评估中,中国人民大学应用经济学科均被评为A+,国金融学专业排名全国第一。金融学专业课程体系和师资团队处于世界一流水平。

概括来看,金融学的主要领域包括宏观金融和微观金融。金融的本质可以归纳为价值的跨期配置,或者说资金跨时空流转以及流转过程中经济主体对风险与收益的权衡。一方面是资金的转移问题(即融通问题),核心是货币银行与金融市场等;另一方面则是资金转移过程中的风险与收益问题,核心是风险度量、风险与收益的关系等。

从世界经济与金融的发展格局来看,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以前,银行理论和货币理论等宏观金融问题占据主导地位。二战后国际货币体系格局逐渐稳定,随着金融市场的发展,微观层面各种金融创新产品不断推出,金融交易日益活跃,金融交易中的风险和收益、企业的融资、投资和公司治理等问题引起了更广泛的关注。2007-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的出现,又使得宏观金融的问题再次站在了聚光灯下。

总体而言,宏观金融更加关注加总后的整体分析,假定微观个体特征给定条件下宏观模型如何构建:例如市场总体价格形成机制、货币理论、货币银行问题等都属于典型的宏观金融问题。而微观金融更加侧重个体决策者的目标函数优化等问题,假定宏观环境条件是给定的,个人、企业的投资组合选择、金融资产定价、公司融资决策等都是典型的微观金融问题。

中国人民大学的金融学专业兼顾金融分析的宏观范式与微观范式。宏观金融和微观金融领域都名师云集。宏微观框架的结合使得学生可以对整个金融体系的认识更为深刻,既能打牢基础,又融会贯通。

 

、专业特色与亮点

1、雄厚的学科实力

中国人民大学财政金融学院是新中国第一个培养财政金融领域高级人才的基地,为新中国财政金融学科的建立和发展做出了开拓性贡献。经过70余年的积淀与建设,学院成为国内外知名的财政金融教学科研重镇,传统学科领先优势进一步巩固,新型交叉学科发展不断突破,被誉为“中国财政金融高等教育的领头雁”。财政学、金融学在历次教育部组织的学科评审中蝉联国家重点学科。自2004年教育部开展一级学科评估以来,中国人民大学以财政学、金融学为骨干的应用经济学连续4次蝉联全国第一(A+)。2017年和2022年,应用经济学连续入选国家一流学科建设名录。

2、一流的师资队伍

学院汇集了我国财政金融领域的一大批著名学者,形成了梯队合理的一流师资队伍。学院现有在岗专任教师95人,其中教授37人,副教授41人;有13位教育部“长江学者”、1位“万人计划”领军人才、1位“万人计划”教学名师、2位“万人计划”青年拔尖人才,2位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5位人事部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13位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入选者、2位中宣部“四个一批”人才、6位宝钢教育基金优秀教师奖获奖者、11位北京市教学名师。

3、宽阔的国际视野

学院全面实施“国际性提升专项行动计划”,举办了全球金融高端论坛、金融科技国际学术论坛、研究生国际会议等,持续提升学科国际影响力。与耶鲁大学、芝加哥大学、剑桥大学等多所海外一流大学建立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开展师生访学、联合培养、中外合作办学等实质性项目,创设“中美学生领袖金融对话”、“金桐全球英才计划”、“中国金融”全英文硕士项目等一系列高水平中外学生国际交流品牌项目。目前,学院已接收来自世界55个国家和地区的约300名国际学生。

4、深厚的历史底蕴

学院具有深厚的历史底蕴和鲜明的办学风格。早在20世纪50年代,学院老一辈学者编写了新中国第一部金融学教材《货币信用学》和第一部财政学教材《财政学讲义》,以及第一部系统介绍西方货币银行体系的教材《资本主义国家的货币流通与信用》,第一部系统介绍西方财政的参考书《资本主义国家的财政论文选集》,奠定了新中国财政金融高等教育的基础。改革开放后,学院编写的《社会主义财政金融问题》被誉为中国财政金融理论建设里程碑式著作;由黄达等主编的《金融学(货币银行学)》、陈共主编的《财政学》均获首届全国教材建设奖一等奖。

5、特色的培养机制

金融学本科专业的办学理念也强调数理分析能力和宏微观结合的视角,为国家培养金融学精英人才。为此,中国人民大学金融学专业自2006年开始就创设了本科实验班旗舰项目金融-数学双学位实验班,并于2019年起开设了金融学-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工学)双学位实验班,是全国金融学本科实验项目的开创者。实验班学生实行入学后选拔制度,单独设立课程培养体系,遵循“宏微观结合、中西结合”的理念,强化金融学和数学本科专业主干课程,增强学生计量经济学应用能力和编程实践能力,培养学生的综合研究能力,进一步促进学科交融,激发学生跨学科、多视角的学术思维和创新能力,强调专业学习与创新型研究并进,力求最大限度地发掘学生个体的内在潜质。

 

三、人才培养规划及特点

本专业培养具有扎实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和现代西方经济学、金融学理论基础,掌握解决现代金融理论和实践中具体问题的分析方法和工具,熟悉中国金融学理论和金融实践,深接中国金融国情地气,既有扎实专业知识,又有宽阔国际视野,心怀天下、面向未来,能够自由行走在中西方两个文化平台上,把对祖国血浓于水、与人民同呼吸共命运的情感贯穿学业全过程、融汇在事业追求中的优秀金融人才。

专业领域的主干课程包括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计量经济学、政治经济学、金融学、财政学、会计学、公司财务、投资学商业银行业务与经营、国际金融、金融工程、金融计量学、风险管理、中国税制等。还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的选修课程清单。

 

、未来发展及毕业去向

毕业生主要去向包括国内外一流大学继续深造、入职国家机关及事业单位、金融机构、国际组织、高校和科研院所、工商企业等单位的研究部门和实务部门。其中,国内外深造的高校包括本校、清华大学、北京大学、芝加哥大学、康奈尔大学、哥伦比亚大学、宾夕法尼亚大学、加州伯克利大学、剑桥大学、牛津大学、伦敦政治经济学院等国内外名校。国家机关包括财政部、国家发改委、中国人民银行、外交部、中国银保监会、中国证监会等。


分享到:

版权所有 Copyright© 中国人民大学本科生招生办公室 京ICP备05066828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