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用心理学

理学院心理学系

专业发展背景及主要研究领域

心理学是当今科学体系七大“枢纽科学”之一,主要研究人类的心理世界和行为模式。例如,人类智能和智慧如何产生,如何感知和感受万物,人格和禀赋何以不同。认识人类自身,掌握心理规律,并将心理学专业知识用于各个实践领域,则是应用心理学专业的实际价值所在。

2009年,中国人民大学设立心理学系,同年开始招收应用心理学专业本科生。目前,心理学系还拥有心理学一级学科硕士授予权(学术硕士)应用心理专业硕士授予权社会心理学和心理语言学两个二级学科博士授权点。2021年6月,应用心理学专业获批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在国家最新的第五轮学科评估中,心理学被评为B+学科;2023年QS世界大学心理学专业排名中,位居中国内地高校第4名。心理学系围绕国家发展和社会需求开展科学研究与人才培养,主要关注社会心理学、文化心理学、心理健康、经济心理学、社会认知神经科学等研究方向,不断聚焦国际前沿科学问题,产出一流学术成果。


专业特色与亮点

第一,设置交叉课程,凸显应用心理学专业特色依托人民大学的优势学科,应用心理学专业着力打造多学科交叉平台,助力复合型人才培养。主要举措包括在心理学核心课程基础上,增设相关交叉学科的课程,塑造交叉学科视野;组建跨学科学术团队,为本科生提供科研训练机会;强化数据科学技术的训练,提升本科生创新能力;设立实践工作坊项目,提升本科生的综合实践能力。

第二,应用心理学专业师资雄厚,铸就教学相长的育人环境。应用心理学专业拥有优秀的师资团队,师生比为1:1,实行小班精英式教育教学模式。近五年来,应用心理学专业教师共主持或参与重要科研项目50余项,合计科研经费达1300多万元。教师发表中英文学术期刊论文近400篇,出版学术专著教材10余部,展现出优秀的科研实力

应用心理学专业教学成果显著,以教学改革带动教学质量提升。应用心理学专业成功建设“普通心理学”国家级一流课程教学团队;教学团队多人获北京市高等教育教学成果奖,以及3门课程获校级“123”金课立项;此外,心理学系教师所著《心理学研究方法》入选国家级规划教材。本科生科研项目参与率达到100%,很多本科生在国内和国际期刊发表高水平学术论文。

第四,以完善的实验室,确保应用心理学专业学生的实验和实训条件。近五年来,应用心理学专业为学生开放脑电、近红外光学成像、行为、眼动、情绪、虚拟现实和行为实验室等10个实验室。自主建设的网上心理测评数据采集系统、实验室云存储系统和网上在线实验预约系统为应用心理学专业学生提供了完善的研究条件和完备的实验技能训练平台。

 

人才培养规划及特点

培养目标:“育才”模型(MIT模型)

应用心理学专业着力将学生培养成可堪国家使命,具有良好品德与专业知识能力,能深刻洞见人性本质,洞察人类心理和行为规律,具有学术创新精神和实践应用能力的心理学人才。

应用心理学专业人才培养以“育才”模型(Make-I-Talent,MIT;字面为“让我成才”“造就人才”,简称“育才”)作为目标框架。该模型包括6个核心概念:(1)使命(Mission):复兴栋梁,强国先锋。(2)能力(Ability):研究能力,实践能力。(3)知识(Knowledge):理论知识,方法知识。(4)品德(Ethic):内修德性,外展德行。(5)洞见(Insight):洞见人性,洞察人心。(6)人才(Talent):学术人才,应用人才。六个方面有机结合,形成全面育人体系。

每名进入应用心理学专业的学生,都要认同自己的国家使命,即成长为“复兴栋梁,强国先锋”。为达成使命,应用心理学专业强调培养学生的研究能力和实践能力,而能力的基础是扎实掌握系统的理论知识和方法知识,同时要求学生内修德性,外展德行。以知识、能力和品德为基础,应用心理学专业的学生最终形成专业核心竞争力——洞见人性,洞察人心。经过四年学习,将学生造就成国家需要的学术型人才或者应用型人才,最终担当起作为“复兴栋梁,强国先锋”的使命。

培养方案:复合型培养模式

为落实“育才”模型规定的培养目标,心理学系为应用心理学专业本科生在课程、导师、实践、学科视野等方面设置了“复合型培养模式”。(1)双维课程:应用心理学专业核心课程体系+交叉学科课程体系。(2)双重导师:生涯导师+学术导师。(3)双轮实践:校内实践+校外实践。(4)双向视野:人类心理研究的国际视野+人民心理实践的本土视野。


未来发展及毕业去向

应用心理学专业主要培养两类人才:一是在本科毕业后能升入国内外一流高校或科研院所在心理学及其相关学科专业中继续攻读硕士和博士学位的研究型人才。其中,半数保送或考入到北京大学、清华大学等知名高校或科研机构;另外半数留学美国的哈佛大学等国际知名高校攻读硕士或博士研究生;二是毕业后能够将心理学原理和方法直接应用于政府管理、企业发展的应用型管理人才,典型岗位如各级公务员、人力资源岗位、企业咨询和管理岗位等。



分享到:

版权所有 Copyright© 中国人民大学本科生招生办公室 京ICP备05066828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