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事业管理(环境与资源管理)

公共事业管理(环境与资源管理方向)毕业生的

培养目标:环境保护领域的领导者和管理者

宋国君

公共事业管理是借用发达市场经济国家的概念,因此,在我国的历史并不长。环境与资源管理作为本科专业,在中国人民大学是从1995年开始的,至今已经连续办学二十多年。2001,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我国已经成为市场经济体制国家。市场经济体制国家对政府的界定是管理公共事务,或管理公共物品的供给。环境是典型的公共物品。环境污染涉及空气、水体等环境介质,污染源众多,投入庞大,因此,需要环境与资源管理专业人才来组织和协调环境质量公共物品的供给。

环境与资源管理主要还是污染源的管理,因此,学习的知识也不会限于公共管理。本科的学习主要还是基础教育,但一般都要辅以一个专业。也就是说,本科的教育必须有专业。有了专业,才能选择基础课程。选择专业的理由主要是社会需求,我国是个大国,有完整和规模巨大的制造业,相应的,在污染控制方面需要大量的投入,而专业的管理才能使这些投入效益最大化,因此,国家需要大量的环境与资源管理专业人才。

作为专业介绍,首先是本专业要培养学生什么样的能力;其次是如何培养这些能力;最后是目前的成效。

公共事业管理专业的学生需要具有足够的知识,具备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案和实施政策的能力,可概括为学习能力、思考能力、沟通能力和组织行动能力。环境污染控制的主要着力点是污染源的排放控制,涉及环境工程技术的知识;涉及污染物在环境介质中的扩散、对人群健康和空气质量的影响机理等,即环境科学等知识;污染控制是环境外部性的内部化,涉及社会、不同利益群体的利益关系,即经济学、社会学、法学的知识;复杂的自然科学知识和社会科学知识需要用数据来建立模型和定量研究,即大量涉及统计学和计量经济学的知识。当然,这只是大概的介绍,肯定还涉及其他学科的知识。总之,本专业主体基础知识是经济学、公共管理学和统计学。因此,知识学习的能力是基本的能力。知识学习主要还是基础理论和方法的学习,应用等是为了掌握理论和方法。读书应当是本专业的特点之一。经典文献、兴趣培养和讨论是本专业教学的基本要求。

思考能力主要是针对问题如何应用理论和方法提出方案的能力,也是应用知识的主要过程。采用的教学方法是增加讨论以及提高讨论的效果,通过作业、参与研究、社会调查等问题导向的教学,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

沟通能力包括书面和口头两种能力,本专业的学生需要具备获取信息的能力;需要具备与不同群体交流的能力,包括书面、口头交流能力。口头交流需要准确、简练和有逻辑性的表达能力,与不同的群体交流需要使用合适的语言。练习是基本的教学内容。

组织执行能力即按照法规等在相关机构具体实施的能力,该能力既包括以上能力,又包括一些技术方法方面的能力,例如数据处理、建立模型、推导和归纳结论的能力,还包括组建团队、执行决定的能力等。学习数学、统计学,掌握社会调查等方法和工具,练习团队合作等是培养执行能力的主要方法。

本专业会在学业中期确定指导教师来培养学生的上述能力。

如此全面的能力培养,其目标是培养环保领域的专业领导人才。学生本科毕业后可以继续深造,也可以直接工作。基于所学,从基层和具体工作做起,积累知识和能力,直至成为环保事业的专业领导人才。

本专业的本科生多数选择了继续攻读研究生,这说明学生对本专业和进一步深造的认同,也可以证明培养学生的兴趣是成功的。学生主要选择环境政策与管理类、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类、自然资源管理学类等专业。

本院与本专业直接衔接的硕士专业包括3年制环境政策与管理(为公共管理和环境科学与工程两个一级学科下的交叉学科,授予管理学硕士)2年制自然资源管理及相近的2年制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


分享到:

版权所有 Copyright© 中国人民大学本科生招生办公室 京ICP备05066828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