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语

日语与日本文化中的中国要素以及日语专业学习

李铭敬

日本是中国的近邻,是一个我们必须深入了解的国家。但是,要想较为客观地认识一个国家或民族,就必须对其政治制度、历史文化、文学艺术、宗教民俗等进行全面、深入的考察和理解。要做得这一点,掌握其语言乃是最基本的条件。因为语言最能体现一个民族的文化意识与思维特征,只有使用对方的语言去接触对方、了解对方,才能准确地把握问题的实质。

日语是日本民族的固有语言,它与汉语属于两种不同的语言,其最主要的区别有以下几点:其一,就语法而言,日语属于黏着语,它的动词和形容词等词语都发生词尾活用变化,这是汉语所没有的;其二,就句法而言,日语以主、宾、谓的构造为主,这与汉语的主、谓、宾的句式有很大的不同。其三,日语中的敬语表现繁多,体现了日本民族社会关系的层次差异和文化心理的敏感细腻。

日语词汇大致分为和语、汉语、外来语三种,和语为其本民族固有的语言,如日本和歌与俳句等韵文文学所使用的语言就是典型的代表,日常生活中的口语语言也多半为和语。汉语是日本在接受中国文化过程中吸收的汉语词汇以及运用汉语语言加工创造的日式汉语。外来语则是指由欧美等语言音译过来的词汇,一般使用片假名来区别标记。

日语使用的标记文字称为假名,细分为平假名和片假名,是借助汉字的草书和楷书的偏旁部首等形成的标记符合。它大约形成于平安时代(794—1192年)初期,平假名最初主要用于贵族女性的书信往来和日用书写,片假名多为僧人用于标记汉文典籍的日语训读(翻译)。而朝廷使用的官方语言则为汉语。

根据考古史料推测,在公元一世纪左右,日本列岛就已经接触到汉字。其后,随着朝鲜半岛和大陆的汉人以及汉人后代的迁入,汉字和汉字文化在日本不断得到传播,大约在公元四至五世纪前后,日本人逐步熟知并掌握了汉字的使用。日语的假名文字便是他们在熟悉使用汉文的过程中产生并逐步完善的结果。按照日本语言、文学的纪年,一般将其历史分为上代、中古、中世、近世和近现代等几大分期,上代主要指奈良时代(710—794年)及其之前的时期,中古指平安时代(794—1192年),中世则指镰仓时代、室町时代(1192—1604年),近世指江户时代(1604—1868年),明治维新(1868年)以后直至现代为其近现代时期。上代时期,假名文字尚未产生,日本的历史与文学作品等皆使用汉文撰写或用汉字作表音文字进行标记。进入平安时代初期,受六朝和隋唐文学的影响,汉诗文的创作异常活跃,先后出现了《凌云集》等敕撰汉诗文三集。913年前后,醍醐天皇下令编撰的日本第一部敕撰和歌集《古今和歌集》成书,标志着使用假名撰写的文学正式登上了历史舞台。平安时代后期,《今昔物语集》这部短篇故事的集大成之作出现,成为汉语与和语混交使用的先驱作品。而到了中世初期,著名的军纪物语文学《平家物语》成书,成为日语和汉混交文体正式形成的标志性作品。明治维新以后,欧美文化在日本流行,关于欧美的自然、科学、社会、哲学、历史、文化等大量著作被翻译过来,众多的汉字词或日式汉字词以及外来语进入到日语当中,构成日语词汇的一大特色。

由此可见,在日本历史上,日语的使用,除了和歌等体裁的韵文创作和女性日记等女流作品使用和语之外,多数的散文作品则使用汉和混淆文体。同时,与这两种不同文体相对照的,则是在不同的历史时期,皆有众多使用汉文撰述的作品。纵观日本历史,汉语虽是一种外来语言,但它却与日语一贯并行。更准确地说,汉语曾一直是朝廷的官方语言。平安时代自不必说,镰仓时代之后,幕府的官方语言则是带有日语特征的变体汉文。一直到明治政府,朝政官员们所使用的文书也大都是汉文。加之日本人在大量阅读汉文典籍的过程中,需要使用和文进行训读翻译,这样一来,汉语词汇就源源不断地被吸收到日语词汇之中,并对日语的文体和语义产生了长久而深刻的影响。

日语最初没有自己的标记文字,只是口口相传,词汇量少,一个词语的内涵、语义较多,生活语言和感性词汇相对发达。这即是所谓日语暧昧的主要原因之一。因此,对于使用和语创作的和歌等文学作品,要想读懂和领悟其中所蕴含的日本人的情感世界,就必须对日本社会文化及民族心理有较为全面的了解。再者,由于和语多为生活习语,词汇贫乏,逻辑性不强,致使明治维新时期使用日语翻译西方知识时遇到了很大的困难。虽然当时的日本崇尚西方科学而鄙视中国文化,然而为了克服日文自身的弱点,其不得不在翻译时采取大量使用汉语词汇的策略,甚至有的译者干脆将西文首先翻译成汉文,再用日语训读的方式将其译成日文。由此可见,汉语早已成为日本言语生活中的一部分,现代日语语法词汇分类中没有将汉语词视作外来语,其原因由此可见一斑。

日本作为东亚汉字文化圈中的一员,其语言文字自不必说,其政治制度、社会文化等各个方面也受到来自中国的巨大影响。公元5世纪前后,《论语》《千字文》等中国书籍已经由朝鲜半岛传入日本。593年推古朝建立,607年小野妹子出使隋朝,随船派出8名留学生和留学僧一起到达中国,开启了日本人直接向中国寻求知识的新篇章。继614年第四次遣隋使之后,舒明天皇于630年第一次派出了遣唐使。截至894年第二十次遣唐使废止,在长达两个半世纪的时间内,共有15次派遣成功实施。遣唐使在唐主要学习中国的典章制度以及佛教文化,以备回国后推动日本社会制度改革以及文化建设。他们回国时,将“所得锡赉,尽市文籍,泛海而还”(《旧唐书·日本国传》)。日本入唐密教僧“八家”归国时所携带的书籍目录,至今仍保存完好。以书籍文献为载体的中国文化被大量输入到日本列岛,对推动日本社会的发展发挥了巨大作用。

日本自“大化革新”(645年)之后,逐步走向中央集权制社会,仿效唐朝建立起律令制国家。按照当时的学令,培养政府官员的“大学寮”设置“明经道(儒学)”“明法道(律令)”“算道(算术)”,后来又设立了“纪传道”(历史与文学),教授学生学习中国的“四书五经”等儒学经典和《史记》《汉书》《后汉书》《晋书》《文选》《三国志》《尔雅》等历史文学,以及律令法规、天文历算等。他们还仿照中国的礼乐制度,吸收唐朝的宫廷燕乐等发展成日本的雅乐。另外,像藤原家族设立“劝学院”一样,贵族之间亦设立私立学校,向贵族子弟传授中国启蒙文化。在佛教阶层,僧侣们学习和传承的则是汉译佛典。入唐僧最澄将天台宗引入日本,开创了日本天台宗;空海入长安青龙寺学习密教,回国后开创了日本真言宗。中世以来,武士阶级登上历史舞台,宋元禅宗文化受到欢迎,僧侣成为这一时期的文化主导者,他们借助民间商船往来于中日之间,将中国的禅宗文化传入日本。他们不仅学习佛教,对于汉诗文等中国传统文化亦有很深的造诣,在镰仓与京都兴起了著名的五山文学。江户时代,朱子学被定为官学,儒学成为日本近世的主流文化。

可见,以儒、释等典籍为载体的汉字文化始终占据了日本政治文化的核心地位。那么,如此浩瀚的中国文化典籍,日本人又是怎样吸收和消化的呢?它们对于日本民族及其社会文化带来了哪些具体影响呢?这些都是很有意思的问题,自然也是需要我们去认真学习和思考的问题。

大学日语专业的学生,学习日语是四年之中的主要任务之一,但学习日语并非仅仅停留在会读、会说、会写的水平上,更要透过语言表面,去探究语言作为一种民族文化标志所蕴含的特质,并以此开展对日本社会文化、文学艺术等的学习与研究。语言是打开探究日本民族文化宝藏的金钥匙,熟练掌握了日语,我们便可以借助它来欣赏世界上最短的诗歌——和歌与俳句,也可以阅读原典的世界名著《源氏物语》,自然也可以尽情享受大家所喜欢的日本流行文化——动漫或村上春树的作品。通过这样的原典阅读与学习,用心体会日本民族的喜怒哀乐等文化心理和民族好尚,从而深入认识一个民族与国家的文化内涵。

上面已经谈过,日本作为汉字文化圈中的重要国家,从七世纪的遣隋使开始,一千多年以来,吸收了大量璀璨的中国文化来建设自己的国家,至今尚保留着许多中国已经失传的珍贵文献。譬如说,东大寺正仓院里珍藏的《王勃诗序》残卷,是武则天时代日本遣唐使者携归的手写本,其中所使用的则天新文字成为见证当时历史的重要文献。不唯如此,作为初唐四杰之首而著名的天才文人王勃,他的诗文在今天的中国已经大量散佚,原本30卷的诗文也仅存残篇,可是早在八世纪的盛唐时期就已经在日本广为阅读,不仅成为当时日本汉诗人创作的范本,甚至连下级官吏的习书残简中都能发现他的文章,可见其影响之广泛。除了正仓院的《王勃诗序》,日本还有其他数种王勃诗文残卷,对于它们的系统整理和研究,一则可以为保存祖国的优秀文化遗产做贡献,二则可以通过比较研究,弄清楚中国文学对于日本文化的影响,深化中日文化交流的意义。

正仓院的宝物,除了书籍文献之外,唐代服饰、乐器、医药等可谓琳琅满目,美不胜收。一千余年的中日交流,内容涉及各个层面,可以说无所不有、无所不包,大家在学习日语语言的同时,可以结合自己的兴趣,以此作为切入点,通过对比学习的方法,深入到中日文学、艺术、哲学、宗教等各个领域中进行研究和考察。如果你喜欢漫画,不妨看看日本古代的绘卷,那里面会有你熟悉的杨贵妃和唐明皇,也有鉴真和尚和玄奘高僧;如果你喜欢民族音乐,可以涉猎一下日本的雅乐,那里面深藏着许多中国失传的乐舞曲目和民族乐器;如果你对书法绘画艺术感兴趣,日本藏有大量的中国古代写本和墨宝,同时也有许多关于此方面的精湛的研究著作。

总之,高校的日语学习,不是一般性的技能学习,它赋予我们的任务是要通过掌握日语而了解日本民族习性与日本文化,它是一个高层次的研究性学习。作为汉文化圈中的东亚重要国家,日本的社会风习与文化特质为我们思考本民族的文化特征提供了难得的方法论。通过学习日语掌握这个方法论,可以为我国的社会文化建设与经济发展提供有价值的参考与借鉴,并最终为我们每个人独立认识普遍事物提供一个良好的坐标轴,这是我们每个人学习外语或异国文化最终所追求的目标和目的所在。

中国人民大学有着全国为数不多的本、硕、博一体化的日语专业,有着一个优秀的教师团队,有着与数十所日本知名高校交流的良好平台,欢迎大家来到中国人民大学日语系学习,在人民大学优美的校园里放飞你的青春梦想!


分享到:

版权所有 Copyright© 中国人民大学本科生招生办公室 京ICP备05066828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