裘国根:百川归海报春晖

他是国内第一个校园模拟股市的创始人;

他是新中国第一部证券辞典《股票债券全书》主要撰稿人;

他用19年时间将5万元起步资金经营为超过100亿元的资产管理规模;

他就是重阳投资董事长裘国根。

 

 

出身寒门,一介书生,白手起家,完全依靠职业投资,裘国根却完成了令人称羡的资本积累,2008年他登上福布斯中国富豪榜,以14.6亿元人民币的财富位列第328名。

2012年9月20日,裘国根向母校中国人民大学捐资2亿元,这是中国人民大学史上获赠金额最大的一笔捐款,也是国内高校获赠金额最大的捐款之一。

中流激水遏飞舟

裘国根出身寒门,家乡是浙江省绍兴县平水镇,父亲是退伍军人。1987年,正值中国的经济从计划体制转轨,对经济人才的需求量极大,高考成绩优异的他,带着对未来的无限憧憬迈入了中国人民大学投资经济系的大门。那时,他刚刚18岁。

1991年,裘国根以优异的成绩考进本系研究生,师从投资经济系主任郎荣燊教授。正是在这一时期,一件影响他至深的事发生了。当时,中国出现了第一批职业投资者,上海证券交易所和深圳证券交易所刚刚开始运营,大量的金融领域人员和青年才俊进入到这个新兴的领域,市场上迫切需要一本纲领性的股票市场全书。研究生一入学,老师便找到他组织同学一起编写一本《股票债券全书》,计划300万字。尽管是编写,但自己先要学习和理解这些知识。然而这时候,市场上还没有同类书籍,无从借鉴,于是裘国根花了5个月时间,每天泡在图书馆里,埋头于书海之中,翻找相关资料。在没有电脑和网络的时代,所有的稿件都需要他亲手写作,假期里一天写上八九千字对他来说是再平常不过的了。完成了每天的工作以后,他一边活动着酸痛的手腕,一边浏览着一天以来的工作成果,别是一种满足感萦绕在心头。令人望而生畏的任务,就这样在裘国根一点一滴的积累过程中,慢慢被分割并被逐个击破。几个月后,近100万字的书稿宣告完成。可以说,他对证券市场的真正了解,也来源于此。

命运有时候就是这么难以琢磨,当一个20多岁的年轻人每天起早贪黑地编撰证券书籍时,他尚不知道自己正在参与编写的书籍将会成为中国证券业发展史上的一座里程碑,尚不知道自己和证券市场的不解之缘就此注定。

改革开放的春风吹起,深圳给每个有事业心的年轻人提供了实现梦想的理想舞台。1993年,研究生提前毕业的裘国根被政府背景的深圳经济特区发展公司录用,分配到发展部做项目,这在当时令人称羡。不久,深圳经济特区发展公司和君安证券成立了一家合资公司,君安的总裁张国庆求贤若渴,而裘国根这个有较好金融投资背景的年轻人很快便引起了他的注意,于是他千方百计把裘国根调到了君安。从响当当的深圳经济特区发展公司调到刚成立不到一年的君安,熟悉的人们纷纷替他感到惋惜,但裘国根却很快进入了新角色,心无旁骛地成了君安自营业务默默无闻的小小交易员。

正是在那里,潜藏在裘国根性格深处的投资天赋被发掘了出来,如果说过去书本上的知识让他的视野变得更加广阔,那么君安的良好氛围则让他的实战能力迅速得到提升,而上世纪90年代初改革伊始的市场环境也给予了他黄金般的机会。但更重要的是,潜藏在这个浙江年轻人内心中的独有品质一步步被证券市场的特性所激发,他的投资风格和特征也在那个年代逐渐走向成型。

当一切似乎步入正轨之后,裘国根再次出人意表地走了一步险棋。在常人来看,创业是一步难走的棋,在纵横交错的“棋场”上,似乎只有逗号相伴,永远难以找到终点。但是在遍地是金的深圳,裘国根却很坚实的迈出了下一步,1995年他经过深思熟虑,决定充分发挥自己的优势,辞去工作,在太太骆奕的协助下创立了衣马投资公司。

创业之初,裘国根只有5万元的存款,这笔在今天看来实在是不足挂齿的金额,就是当年裘国根进行个人投资的全部本钱,用“白手起家”一词来形容再合适不过,然而,一段传奇般的投资生涯已然拉开了帷幕。

认识裘国根的人都知道,他是一个典型的理想主义者,一个目标达到之后,又会去寻求下一个。创业伊始,他的主要目标就是不断学习投资理论,不断探索投资的本质。在这个阶段他的财富迅速积累,但更重要的是他的投资理念开始形成。做过交易员的他,除了对价格变化异常敏感,对于投资者的情绪和市场博弈关系也越来越洞悉。在1996年至1997年的牛市中,他幸运地抓住了这次机会,开始大量挖掘价值低估的公司,一旦相中就毫不犹豫地介入,他曾投资过深发展等个股,两年时间财富获得近20倍的爆发式增长;此后8年,他的财富又增长了8倍。从2006至2007年大牛市,到2008年“二次创业”正式发行“重阳1期”信托基金,再到2009年的搭建新平台、成立上海重阳投资管理公司,他再次成功地让自己的财富再次增长了20倍,攀上了创富神话的又一高峰。

他的财富故事并不像很多人凭着牛市中发掘几个牛股而声名鹊起,也没有在1998年至2005年的震荡和低迷中为人淡忘。在这场常人眼里的“创业迷局”中,裘国根获得的巨大成功无关运气,“天赋+方法+努力”几个关键要素使得他的投资理念和能力不断成熟。

探索与追问的哲思人生

在投资界,裘国根以挖掘价值低估公司扬名江湖,他一手创立的重阳投资亦成为阳光私募的标杆。被诸多光圈环绕的他实则相当低调:“我目前根本没有资格论成败,职业投资近二十年,反而是常常感觉如履薄冰。”

他把自己的投资风格描述为“价值基础上的博弈”,这就是他创立的中国式价值投资“接力法”,投资达到预期收益后不再简单机械地长期持有,而是通过“接力”的方式换成另一个安全边际更大的投资标的。

他喜欢“依靠于人家,但是不要领先太早”,因为那样可能影响收益率。他凭借着天赋的灵感和不断学习“嗅”出价值的味道,“我总能找到价值低估的股票,所以我喜欢股票胜过现金。”

他的财富增长迅速,往往给人风格激进的错觉,其实他更多想到的是安全。投资其实是一门对风险和收益进行有效权衡的艺术,对裘国根来说,19年的投资生涯,两轮完整的牛熊轮回,多次面对盈利的诱惑和风险的考验,而他逐渐认识到,不学会生存的投资者不可能有持续的发展,要在漫长而多变的投资历程中生存下来,关键是做好在各种情景模式下的应变准备。

生活中,他是朴素而平易的。和朋友们相约登山,他随意地背着个包,且行且聊,认识他的人无意中提及,这是位福布斯上榜富豪,众人纷纷投来钦佩的目光,他只是温和地笑了笑,边走边轻松地拾起了刚刚中断的话题。因为太费时间,他停止打高尔夫,改为登山和每晚慢跑。他对名车毫不在意,却对舒适温馨的住处情有独钟。他说自己是个在消费方面比较随意的人,但从不会大手大脚。但在平和与淡然背后,其实暗藏锋芒。每天早晨8点,他一定会准时出现在办公室中,精神饱满地开始新一天的工作。有时遇到心仪的合作公司,他甚至会在半夜里兴奋地为日后的合作事宜做功课……他对自己过人的投资天赋十分自信,同时也深知无论何时都不能抛弃勤奋的作风。

善于投资的人必定善于思考,他的一言一行间,有思辨的光芒隐现。

融入血脉的赤子情怀

二十五年前,这个年轻人行走在人民大学的校园中,肩负一摞书本,怀揣一个梦想,他若有所思地看着脚下的路,踏实稳重地前行着。他要去哪里,教室,图书馆,或者是更远的什么地方。目标藏在他的心里,他不张扬,母校带着祝福目送。

母校给了他深刻的影响,巨大的力量。裘国根的大学生活、研究生生活都是在人民大学校园度过的。上个世纪80年代末与90年代初,中国社会正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过渡,社会急剧变革,每天都有新变化。处于人民大学的校园,裘国根一方面潜心学习,阅读了大量哲学、经济学、投资学、金融学等著作和文献,另一方面,敏锐地把握时代的变化,积极投身刚刚兴起的证券市场,他参与了新中国第一部证券辞典《股票债券全书》的编写,组织了当时国内第一个校园模拟股市,成了后辈学子眼中的一个传奇。在人民大学的7年决定了裘国根的人生选择。老师的教诲,同学的交流,社会的激荡,裘国根越来越清晰自己的目标和追求,而他身上平和、务实、严谨、包容、开放、唯事不唯我的品性,也帮助他走出校门后能够一路成功前行。

 

 

事业如日中天的他,尤其热衷于人大校友间的交往。年轻时的同窗情谊没有因为岁月的流逝而逐渐减弱,而是深化为人大人内心的情感纽带,让彼此都能够感受到来自对方的温暖。面庞不再有青春的光彩,但是内心的信心与信念依旧,甚至强于当年。当人大人握住彼此的手,他们会融为一个战斗力极强的整体,冲破重重难关,阔步向前。

上海重阳投资管理有限公司的成功便是一个很好的例子。2009年,为了更高的追求,裘国根联手他昔日的校友、前交银施罗德基金投资总监李旭利。作为公募基金行业内公认的明星基金经理,李旭利无疑拥有着非常丰富的资产管理经验,裘国根能提供的则是一个全新的资产管理平台。强强联手,他们的新公司很快在竞争激烈的市场上站稳脚跟,没过多久就凭借40亿元的管理资产规模跻身国内最大的阳光私募机构之列。裘国根和李旭利这对黄金搭档,也因此成为了人大校友合作的典范。

时光荏苒,裘国根渐行渐远,但他却从未忘记自己的母校。他曾于2007年人民大学70周年校庆之际捐赠母校100万元人民币,成为学校董事会首批董事,2011年又捐赠100万元人民币设立“中国人民大学校友工作基金”。人民大学即将迎来75岁生日的时候,他再次回来了。2亿元捐赠,没有提出任何要求,他默默地给母校的教育事业给予强有力的支持。他希望通过自己的行动,带动更多的有识之士和社会资本投入到我国教育事业中来,共同建设人力资源强国,共同助力中国经济转型。

于他而言,脚下的这片土地依然是这样的熟悉而亲切。不管身在何处,这里始终是他心灵的归宿。因为正是在这里,他逐步为日后的成功奠定了扎实的基础;正是在这里,他将“国民表率,社会栋梁”的大气收纳于心;正是在这里,他把根深深地扎入了知识的沃土之中。

相关链接:裘国根:“国民表率、社会栋梁”的践行者

分享到:

版权所有 Copyright© 中国人民大学本科生招生办公室 京ICP备05066828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