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木钦:为人以善,譬如北辰

为人以善,譬如北辰:记第四届“全国道德模范提名奖”获得者特木钦

道德模范,在很多“90后”的眼中,或是作文中援引的模范事迹,或是电视中的感人画面,总有一种遥遥不可及之感,不曾与大学生活挂钩。第四届“全国道德模范提名奖”获得者、第三届内蒙古自治区道德模范,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2012级本科生特木钦的故事,让我们了解到“道德模范”其实并不遥远,就在我们身边。

D16T4976

国庆假期,中国人民大学蒙古族学生特木钦回到家乡呼和浩特,继续着自己的志愿行动,前往一位90多岁的空巢老人家中帮助准备御寒的物品。

进入特木钦的新浪博客,出现次数最多的字眼是“志愿”。他作为志愿者的“工龄”已经有八年了。拾金不昧、捐款赈灾、公益劳动、义务维修、爱心助学,每一个词都可以成为他志愿服务的代名词。

谈到从事志愿服务的初衷时,他说:“我受到了初中时班主任的感染。从一开始他给我们讲青年志愿者的活动以及身边的好人好事,到带我们去周围的社区看望孤寡老人,帮忙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我受到了很大的触动。从那时起,我开始了与志愿一起的旅程。”

“在同一片蓝天下”

一路走来,特木钦面对各种各样的帮扶对象。而最让他念念不忘、放心不下的是他的两个“异姓小兄弟”——李鹏举与付云飞。

从2006年至今,特木钦一直坚持为两位农民工子弟李鹏举、付云飞辅导功课、补习外语。除了利用寒暑假和周末补习功课外,他还多次带着他们到图书馆参观学习。几年来,两个弟弟学习成绩稳步提高,2012年期末考试成绩都在90分以上,外语成绩96分以上。

在特木钦心里,帮助这两位小兄弟已经成了自己的责任。李鹏举父亲患先天性心脏病,不能干重活,每月打工收入不足2000元,家里生活十分困难。2013年春节,特木钦利用寒假专程到李鹏举老家托县为他过生日,将自己积攒的奖学金、稿费、零花钱等18000元捐给他作学费。

“我们生活在同一个城市,成长在同一片蓝天下,他们有权利和我们一样享受同样的教育。我只想做一些我力所能及的事,能够帮助到我的两位小兄弟,”特木钦认真地说道。

朴素背后

“刚开始见到他时,感觉他的衣着很质朴,平时用的东西也很朴素,电脑也是老款的,就很奇怪,以为他的家境不太好,”特木钦的大学室友张鸿如这样描述初见特木钦的印象。

生活朴素的特木钦济难扶困却毫不吝啬。

2006年至2008年,特木钦在呼市秋实中学学习期间,3次将奖学金3000元用于帮助贫困学生,将捡到的钱物交给班主任,并先后将自己省吃俭用节省下来的2000余元压岁钱用于汶川大地震和其它救助捐款。

2010年,在呼市二中读高中时, 特木钦将约2万元现金归还失主,把失主酬赠的500元捐给学校红十字会用于帮助贫困学生。他还先后为青海玉树地震灾区和甘肃舟曲特大泥石流灾区捐款。

特木钦从小便养成节俭朴素的生活习惯, 逢年过节长辈们给的压岁钱还有自己的奖学金都要攒着,从不乱花, 而遇到有人需要帮助时,他总是一次次伸出援手。至今,他先后将自己获得的奖学金、奖金和节省下来的零花钱近7万元,捐给了地震灾区、帮扶的农民工子女以及需要帮助的同学。

2012年考入人民大学不久,特木钦因为获得第三届内蒙古自治区道德模范称号受到市里奖励。“后来得知原来特木钦捐过市里奖励给他的全新的笔记本电脑给需要的同学,而自己用的却是老款的电脑。”张鸿如说,他很佩服特木钦这样的精神。

特木钦是张鸿如和室友眼中的“好哥们”,“大一刚开学的时候天气炎热,每天回到宿舍就渴得半死。过几天之后,发现寝室多了台饮水机。问了之后才知道是特木钦自己掏钱买的。”

“因为被需要”

“大一上学期时,农业与农村发展学院有一个‘心灵火炬手’的项目,当时看到那个活动宣传单的时候,我并没有去参加的想法。第二天上课前我拿着那个活动的宣传单当草稿纸,特木钦经过我的桌子,看见了那个传单,便鼓励我去报名参加。”谈起自己的同学特木钦,经济学院2012级本科生包倩文回忆说。

“那些小孩会需要我们,也许我们一个小小的行为,或者是一句话,都有可能影响到他们,甚至会给他们一个完全不同的将来,既然我们有能力去帮他们,为什么不去做呢?我们在帮助他们的过程中,也会收获很多。”当时,特木钦对包倩文这样说道。

“冲着那句‘那些小孩会需要我们。既然我们有能力去帮他们,为什么不去做呢?’我回去就报名了这个项目,还叫上舍友一起报名,坚持当了一年的‘大火炬手’,与‘小火炬手’通信。”项目结束后,包倩文一直和她的“小火炬手”保持联系,在生活上、学习上关心她。

“心灵火炬手”是一个号召大学生关爱贫困地区农村儿童的项目,由志愿者与贫困地区儿童一对一通信,持续一年进行书信交流。拿到志愿者证书时,包倩文感叹不已。“当时要不是特木钦鼓励我,我一定会错过这段经历,真的会很遗憾的。”

后来,每次遇到志愿活动的时候,包倩文总会想起被需要的力量。这股力量鼓励她大学一年级一年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参加了“爱心宿舍”、“爱心义卖”等志愿活动。

传递正能量:“帮助他人是快乐的事”

“特木钦是班上的团支书,是个品学兼优的学生。他第一次见到我的时候就问班上有什么事情他是可以做的,给我留下很深的印象。他学习成绩也十分优秀,平均学分绩3.9,在班上起到了很好的示范作用,我请他在班会上为大家讲过学习专业课的体会和心得。我们学院举办第十三届‘经英杯’论文比赛时,当时刚读大一的他就参与了。”特木钦的班主任苏汝劼副教授笑着介绍。

入学时,特木钦那份厚厚的个人成长档案就引起了学院的关注。他也抓住一切学习机会提升自己,以优秀大学生志愿者标准要求自己。

大一期间,他先后为“中俄经济峰会”、“中国宏观经济论坛”、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学术讲座、中国人民大学75周年校庆和“一二·九”合唱节等活动做志愿服务工作。他还积极参加学校青年志愿者协会的爱心帮扶行动,进行支教、扶贫、助残、环保、关爱空巢老人等一系列志愿行动,先后赴北京市大兴区行知小学开展四叶草支教活动、赴北京市残联自闭症儿童康复中心开展爱心助残活动,陆续参与了无偿献血周、罕见疾病患儿关爱行动等志愿服务。今年2月,他在寒假期间回呼市二中开展“人大使者家乡行”活动,为高三学生义务支教。

谈到属于自己的“中国梦”,特木钦说:“在大一期间参加的党员先锋营活动使我明白了作为一个党员的责任,提升了我的党性,也让我在志愿服务的道路上拥有了更强大的思想动力。”

无论是大学班主任眼中干练的团支书,抑或是同班同学口中品学兼优的“学神”,或是师弟师妹心目中的“男神师兄”。入大学后,改变的只是简单的称谓,不变的是特木钦作为一名青年志愿者的奉献与坚守。“帮助他人是快乐的事。”特木钦诚挚地说。

相关链接:

[新华网]人大学子特木钦:助人为乐自己更快乐

分享到:

版权所有 Copyright© 中国人民大学本科生招生办公室 京ICP备05066828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