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训:为祖国找矿的一生

朱训,1930年出生于江苏阜宁。194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50年进入中国人民大学工厂管理系学习。1952年至1957年于苏联第涅伯尔彼德罗夫斯克矿业学院地质勘探系学习。毕业后分配到江西省地质局赣东北地质大队工作。1982年任地质矿产部副部长、党组副书记、政治部主任。1985年任地质矿产部部长、党组书记兼全国矿产储量委员会主任。政协第八届全国委员会秘书长、机关党组书记。中国共产党第十三、十四届中央委员。

朱训

“我原来是学化工的。”80高龄的朱训如是说,随之打开了记忆的闸门。在他的叙述中,他的职业生涯融入在新中国地矿事业的开拓与发展中。

从苏北根据地到人民大学

1941年,在刘少奇同志的倡议下,朱训的家乡建起了第一所中学———盐城阜宁联立中学。1942年,朱训开始在盐阜联中初中部读书,并且参加了徐以达老师领导的化工研究小组。

当时的苏北抗日根据地被敌人封锁,即使是国民党统治的地区商品也进不来,可根据地的老百姓和军队都需要用肥皂。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徐以达老师开始带着同学们做生产肥皂的实验。从1942年到1944年,经过二、三百次的实验,他们终于成功了。至1944年,肥皂生产已初具规模,并基本解决了根据地军民对肥皂的需要。

1945年初,抗战即将胜利,为了培养抗战胜利后国家建设所需的各种专业人才,盐阜联中被改建成了苏北工业专科学校,朱训随之被分到了化工科。在解放战争整个阶段中,朱训就在这个工专学校的附属化工厂工作,任技师车间主任,负责肥皂的制造,稍后又开始制造牙粉和酒精,供苏北解放区军民使用。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化工厂从农村搬到了淮阴,也就是今天的江苏淮安。朱训在这个工厂一直工作到了1950年初,从普通的车间技术员,到车间主任,再到后来的工厂团支部书记、党支部副书记,后来还代理书记职务。就在这一年初,一个通知改变了朱训的命运。

当时正在淮阴光华化学厂工作的朱训,突然接到上级公司的通知,说是苏总经理要找他谈话。苏总告诉朱训说:“有一个消息,对你也可能是好消息。中央要在北京开办一所大学,叫中国人民大学,专门培养高级管理人才。我们接到通知说这个学校要从解放区的干部、工厂的劳动模范、军队有文化的战士和军官当中挑选一部分学员,去推荐考试,当然需要有一定的文化基础。”苏总看朱训有高中文化,又是入党已经5年的工厂干部,全然符合推荐条件,就希望他去碰碰运气,如果考得上,就让他去读大学。听了这个消息,朱训十分高兴。在他看来,读大学完全是不敢想的事情。他认为能在现代化的工厂里工作,已经是从“土八路”变“洋包子”,很不错的了;还能去大学读书,简直就是天上掉下来一块馅饼。

在苏总的鼓励下,朱训赶到南京参加了推荐考试,当时招生办的负责人就是后来的人大校长,著名金融学家黄达先生。考试共两天,第一天考作文、历史地理、数理化等科目;第二天就是面试了。到了第三天,朱训便接到了通知,说他已经被录取了。就这样,朱训的命运跟人民大学联系到了一起。在移交完工厂的工作后,他踏上了北上读书的火车。

铁狮子胡同的记忆

对于年轻的朱训来说,人民大学的生活是全新的,也是铭记难忘的。

朱训记得自己刚到北京时,学校还是在筹备阶段,真正开学是在十月份。开学典礼就在铁狮子胡同的大操场。出席开学典礼时,刘少奇同志身穿灰军装,步子很快。紧跟在他不远处就是朱德总司令,走得稍微慢一点。朱训说:“领导鼓励我们,新中国成立了,需要高级管理人才,所以中央决定办一所大学,把你们从四面八方调来,你们要好好学习,不要辜负党的期望,不辜负人民的期望。”

在人民大学,朱训读书学习,结交了很多良师益友。来学校的第一天,朱训被告知分到了工厂管理系学习。在新生报到处工作人员的带领下,他来到了工厂管理系,见到了辅导员陆迅和系主任张琳女士(成仿吾校长的爱人)。工厂管理系的同学来自天南海北,背景也大不相同。在学习书本知识的同时,大家还会到工厂去实习,朱训所在的冶金班的实习地点便是石景山钢铁厂,即今天的首钢。

回想当时的大学生活,朱训以“团结、紧张、严肃、活泼”这八个字来形容,他说那时真是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同学们就像兄弟姐妹,两年多的时间,几十个人从未吵过架,校园里也不会有打架斗殴的事情。老师待同学也是非常好的,不仅关心大家的学习,还很关心生活上的情况。由于大家的学业基础都不很牢固,面对数理化基础课程、政治课和俄语课等课程,大家的学习都很紧张。为了学好功课,大家白天学习,晚上自修。

从人民大学到苏联

1952年,组织上决定派朱训到苏联学习经济学。于是在这年的9月初,还有几个月就要毕业的朱训与一些同学奔赴莫斯科。这一次出国学习的经历,又一次改变了他的人生轨道。

在去苏联的前一晚,刘少奇同志把出国的几百个同学叫到了中南海怀仁堂,跟同学们作了两个小时的谈话。按照学校的要求,朱训和另一名同学负责在主席台做记录。

在这两个小时的谈话里,刘少奇同志鼓励大家好好学习、跟苏联人民友好相处。刘少奇同志以“有理无理三扁担”要求大家,如果跟苏联同志发生纠纷,不管有理没理,都要打你们三扁担。他告诉大家,出国一年的学习费用可以抵得过几百个农民一年的收成,所以一定要好好学,要争取拿5分(满分)。刘少奇同志提到了新中国建设对人才的需要:石景山钢铁厂要炼钢,必定需要煤矿和铁矿,要找煤矿和铁矿,就需要有人做地质工作。刘少奇同志还说,有一个机械厂的厂房没盖完就塌了,就是因为事前没有做工程地质工作。

经过12个日日夜夜的旅行,朱训一行到达莫斯科,几百个人都忙着从火车上搬行李,这时朱训听到有人呼叫,“谁是朱训,谁是朱训啊?”他闻声就跑了过去,向来人询问发生了何事。那人告诉他,“我是中国驻苏联大使馆的。国内来了电报,让你不要学工业经济计划,让你学地质”。地质对于朱训来说,还是个很陌生的概念。究竟为什么要让他改学地质,朱训至今也没得到准确的答案。

在当时,苏联的高等教育比中国要发达得多、普及得多,但是跟人民大学一样都很注重理论联系实际。苏联的大学从一年级开始就组织学生边上课边做专题研究,学生可以自由选择专业课题研究小组。于是每周总有两三个小时,在没课的下午,同学们就在专门教师的指导下开展研究活动,培养研究能力和思考能力。除此之外,大家还要参加生产实习,到工厂、地质队去。学习地质的朱训去过野外观察、去过煤矿、去过高加索的钨钼矿,还到过阿尔泰(今属哈萨克斯坦)。

在苏联的生活就这样在紧张的学习和苏联人民的关心下度过了。起初在南俄理工大学(诺沃切尔卡斯克工业大学)学习的朱训,因为那个地区闹灾荒,在大学三年级的时候转到了乌克兰国立矿业大学(第涅伯尔彼德罗夫斯克矿业学院)继续学习,并最终在乌克兰国立矿业大学完成了学业,获得了“优秀生“的毕业证书和工程师称号。

与矿业结缘

1957年,从苏联毕业后,朱训被分到了江西省地质局赣东北地质大队,开始了自己为祖国找矿的职业生涯。

当时在江西发现了一种与镍矿、铬铁矿有关的岩石。江西地质局的领导听说有一个姓朱的留苏学生在苏联乌拉尔镍矿、铬矿地区实习过,所以向地质部申请,希望此人回来以后能把他分到江西。朱训回来之后,就被地质部工作人员带到了南方地质总局总工程师办公室。总工程师告诉他已经被分到了江西,也告诉了他分配去江西的原委。然而朱训自己也是摸不到头脑,因为他并未在乌拉尔地区铬矿、镍矿矿区实习过。直到后来他才知道,原来有另外一个留苏学生也姓朱,而他在乌拉尔地区的镍矿、铬矿矿区实习过。因为这一张冠李戴的巧合,朱训到了江西,一呆就是25年。

在江西的25年里,朱训从普通的技术员做到了工程师,后来成为赣东北地质大队队长、省地质局地矿处副处长和副总工程师、会战总工程师。他参与和主持编制了江西上饶地区地质矿产图件、成功组织了德兴铜矿和东乡铜矿会战等几个大铜矿的地址勘探。

1982年3月23日,因为选拔干部实行革命化、年轻化、知识化、专业化,朱训被调到了北京,担任地质矿产部副部长、党组副书记、政治部主任。1985年,中央决定由朱训出任共和国第三任地矿部长、党组书记兼全国矿产储量委员会主任,后又兼中国地质大学校长。

朱训在地矿部任职期间,首要工作是实施“采宝计划”,其中重要的是开展以“四新”(新地区、新领域、新类型、新深度)为目标的全国新一轮油气普查和全国第二轮固体矿产普查,以及实施全国金矿勘查工程。通过两轮矿产勘查,在全国新发现大中型矿产地1000多处,为中国矿业的发展和国家建设提供了充裕的矿物原料基地。“七五”和“八五”期间,我国黄金储量大幅度上升,累计达1000多吨。

实施“减灾计划”是朱训任期内又一重点工作。中国是具有多种类型地质灾害和地质灾害多发的国家,针对这种情况,地矿部从战略上推进地质工作从资源型向资源环境型转变,把环境地质与矿产地质工作放在同等重要的位置来抓,制定了十年减灾计划,建立了环境地质监测网络,加强了环境地质工作管理机构,从而将环境地质工作推向一个新的发展阶段。

难忘人大情怀

谈到自己之所以对中国地矿事业发展能有一个较为清醒的认识,朱训将其归功于在人民大学受到的教育。

朱训认为,自己在人民大学最大的收获,就是系统的学习了马克思主义哲学,学习了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在他看来,这对他日后观察问题、分析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是有很大帮助的。朱训坦言,如果没有在人民大学的基础,自己是不可能写出《找矿哲学概论》这部专著。

回忆自己的人大生活,朱训同时为母校提出建议、为今天的人大学生提出建议。他认为,人民大学很重要的一个特点,就是培养人才时很重视世界观、方法论的培养,使得学生有一个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通过用科学的思维、马克思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来武装大家的头脑,使得学生能客观看待问题、辩证处理问题。朱训直言,人民大学就是要保持这个重要的传统。人民大学是要培养高级管理人才的,而科学的思维对于高级管理人才十分重要。人民大学培养的学生在这方面要有独到之处,要在认识论方法论方面比别人科学一点,要办出自己的特色。

(本文收录于《人民共和国的建设者》第六集)

分享到:

版权所有 Copyright© 中国人民大学本科生招生办公室 京ICP备05066828号-1